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面对印度的“擦边球”,中国空军的“高原攻略”不是只靠歼10C歼16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说好的本土生产F-16这就黄了?印军高官“隔空辟谣”背后并不简单


要说儿童节前这个周末最大的新闻,本来是马斯克的载人飞船终于上了天,结果就在周日这天,网上突然有了较为清晰的中印边境冲突画面,所以这头条还是被抢过去了。就这场“班公湖械斗”本身,相信大多数人看到下面这张照片后都会有一个大概认识;今天我们也在二条转载了施佬对此次冲突背后,中印西线边境形势的具体分析,咱们就不多说了。


▲“打第一枪,也绝不让你打出第二枪”,是坚持在高海拔一线与敌斗争的边防战士们坚守的职责,我们希望这些“最可爱的人”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条件,为祖国和人民建立新的功勋


和印巴边境类似,印度在中印边境的军事冒险同样不是陆军边防部队的孤立行为,比如近期就出现了印度空军的幻影-2000出现在班公湖附近的画面。利用中印西线边境雪山环境复杂、且距离印度边境机场相对更近的特点,印度空军此前经常组织米格-27等机型进行这类“擦边球”飞行。


▲飞临班公湖“助阵”的印度空军幻影-2000双机


早年间这种事儿确实非常挠头,由于当时我军部署在西线的远程预警雷达数量较少、机动雷达也相对不足,对低空特别是超低空目标的预警探测能力较弱,使得上级指挥所很难连续掌握空情,也就难以组织相应的反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雷达组网水平的提升和技侦点位阵地的陆续建设,即使不考虑一般随任务增调的预警机,我方对印方前线机场的活动情况掌握也有明显改善。


▲除了那些耀武扬威的战斗机之外,印军驻扎高原一线的直升机部队虽然看上去人畜无害,但它们对其兵员和装备调动,以及战时伤员后送等方面的意义也不容低估


另一方面,在领导组训力量加强后,一线任务部队对手中装备的掌握程度更深、信心更足,有能力充分利用新机较大的作战半径,从后方机场起飞执行隐蔽反击任务。例如在某空防基地领导的蹲点组织下,根据一线掌握的敌机出动相关情报,原兰州军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曾在阿克赛钦方向组了歼-11B大机群印军米格-27双机编队警告性飞掠,使得这支米格-27部队直到撤编之前再未进行过类似活动。


▲当然,充分完善对现有机场的配套建设、扩充机场的容量等指标也是应有之意。图中是位于中印边境西线的阿里昆莎机场,近期就正在进行扩建停机坪滑行道等工程


相对于西线,机场数量相对多那么一点的中印边境东线,则更多依靠在贡嘎、日喀则等场站轮驻轮训的航空兵部队执行日常战备警巡任务。根据1962年对印作战胜利后定下的统一指挥原则,负责东线的空军拉萨指挥所(通常简称为拉指也归兰空管理。但随着1969年西藏军区划归成都军区建制,所以拉指的指挥关系也移交给成空指挥所,并在1985年的大裁军中一度降格为正团级的“成空驻西藏办事处”,但很快在1987年中印边境形势紧张时又恢复拉指建制。


▲相对于更为耀眼的装备本身,为了让装备充分发挥效能,“基建先行同样图为2010年空军第九工程总队正在施工建机场的凝土道面


此后三十年来,虽然受限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这一方向的战场建设虽然总体上还不能和台海方向相比,但也始终在针对当面之敌的动态做准备——毕竟印度再怎么说也是个有核国家。2001年6月,作为当“红剑-2”战法考核的一部分,广州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团苏-27小分队首赴青藏高原,进行苏-27高原作战研究试飞。


▲同年10月,针对“9·11事件”后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南霸天”再次出动苏-27小分队直飞3000多公里,抵达新疆站(也是很长一段间内我军战术飞机单程飞行的最大记录并驻扎数月。这是当时一架苏-27在库尔勒场站小航线着陆的精彩画面‍


我们都知道,发展到今天的“红剑”体系对抗,是空军实战化训练“四大品牌”中资格最老的一个。虽然当年的“红剑-2”还只是相对单一的战法考核,其规模和层次肯定是没法和现在相比的,但在这个对台军事斗争氛围很浓厚的时期,在空军当年层次最高的演训活动里,能把苏-27高原作战研究纳入进来,仍然可见部队对西线战备的重视程度。



▲直到换装苏-35之前,“南霸天”的苏-27上高原的画面经常公开出现;相信他们的苏-35高原轮训的画面也不会太远


此后,人民空军接连组织了多型新机新装进藏检验性试飞试验,并逐渐实现了多兵种联合演习、实弹演训乃至跨年驻训——这背后体现的自然是场站等保障能力的提升,也让空军开始尝试进一步将实战化训练与高原环境相结合。例如借助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跨年驻训,空军依托当地两个机场组织了首次高原空战对抗训练,其中就包括当时刚刚在“金头盔-2015”中夺得歼-10A组冠军的原沈阳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团。


▲军改后,由这个团等单位调整组建的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换装了歼-10C,同年就在“金头盔-2019”的“怪物房中,再次摘得“金头盔


除了老生常谈的高原环境对飞行员、地勤人员的影响之外,装备的部分性能同样也会受到高原环境的影响。比如部队发现,相比环境较为单一的西北大漠,高原更强的光线照在雪山湖泊上会形成强烈反射,很容易干扰研制时未对这种情况充分考虑的一些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的导引头,这就要求空战战法需要对此作出调整。


▲相对来说,俄制R-73空空导弹对雪地光之类造成的干扰有较好的适应性,考虑到印军各型战机广泛装备R-73,这一点就更需要予以重视


空中作战能力的发挥,少不了空情保障的支撑。虽然相比雷达数量偏少的西线,东线在雷达装备硬件上的情况要好很多,但随着预警机部署频率的提升,抓好预警机地面入网系统与现有雷达情报体系的接入融合,保证空情掌控的完整性也成为了当务之急;另外,随着2015年之后多型数据链/短波地面站的改指麾下各机场指挥所对空指挥引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好地与战时部署规模相称。


▲虽然“量大管够”、持续生产交付的空警-500,正在不断补充着一线部队,也经常出现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但各机场指挥所自身的指挥引导能力仍然非常重要


通过这些或大或小的努力,最终使得空军航空兵任务部队在2017年洞朗对峙期间能够较好地完成战备工作,并完成了对峙期间配合地面部队的演训任务。虽然也暴露出了诸如精确制导弹药储备不足、部队缺乏整建制高原作战经验、各单位抽组混驻人员欠缺磨合等一些问题,但这些都为之后高原轮训的深入发展积累了经验。


▲高原机场多机种保障的难度,相比其他场站来说也要更大一些


2017年洞朗对峙暂时缓和之后,大多数人也都看出来了,这显然不意味着冲突危险就此结束。近几年来,不仅一线任务部队的装备情况进一步改善,多支换装新机新装备的兄弟部队也轮番进驻高原轮训。为了让新装部队的质量优势能在实战中更好地发挥出来,与之配套的指挥架构、保障能力升级,同样是“正在进行时”。


▲高原轮训中的歼-10C和歼-16,为这些新机预置航材备件和保障设备,提升部队“进驻就打”的能力,也近年来高原机场建设中的一大重点方向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